做副业怎样才能坚持下去?
一直以来,除了打工之外,我都在探索自己的第二事业,然而始终没有坚持下来,虽然看似自我总结了一些放弃的原因,实际上都没有真正触及本质,所以屡次重蹈覆辙。
过程中我并不自知,以为纯粹就是自己没有毅力,不能吃苦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没有结果,应该坦然接纳自己就是一个不适合拥有自己事业的人,好好当一辈子打工人,到年纪退休就是了,然而,内心还是蠢蠢欲动,不甘心接受这种结果。
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书,我才发现原来想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有方法论的,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,按照书中的观点,我以前确实有那么几次探索是相对来说坚持得比较久的,因为它们击中了想做的事需要满足的一些原则和条件,只要能够一一满足,完全坚持下来我认为指日可待。
这本书提到两个公式
公式一是,喜欢的事*擅长的事=想做的事。公式二是,喜欢的事*擅长的事*重要的事=真正想做的事。
什么是喜欢的事,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会让自己产生愉悦感,而且愿意进一步了解关于它的方方面面,甚至可以把做这件事当成是一种放松。
什么是擅长的事,相比别人,或者相比自己做其他事,相对没那么努力也能做得比较好,会觉得别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做不到,用更明确的定义就是,通过无意识的思考、感情和行动模式取得成果。
这里讲的擅长的事,并不是指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后天习得类型的擅长,而是能应用到任何领域的,天生就自带的那种擅长,比如总是在观察别人,总是在考虑如何获胜,重视别人感受,做任何事都愿意积极思考,比较有风险意识等等。
比如,"时尚"是我喜欢的事,"制作东西很开心"是我擅长的事,那么,"想做时尚相关的东西"就是我想做的事。
想做的事是做什么(what)与怎么做(how)的组合,做什么(what)是喜欢的事,怎么做(how)是擅长的事。
很多人只考虑what,比如食物,就直接进入了食品行业,然后却忽略了how,制作东西或把东西推荐给别人的这个过程,自己并不开心或者做得很累,所以制作食品或销售食品就不是他想做的事,进入食品行业则是个错误。
而真正想做的事,还要再加上重要的事,更通俗的讲法就是价值观。
"想自由地生活""想对人温柔地生活""想稳定地生活"都是重要的事,这几个例子都不是行动,而是一种状态,比如上面说的,哪怕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,但是天天加班,不符合你"想自由地生活"这种价值观或状态,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做的事。
举我自己的例子吧
"自我认知"是我喜欢的事,"把事情表达出来引起别人共鸣"是我擅长的事,而"自由自在,不受约束地生活"则是重要的事,所以,我把写作当成了目前真正想做的事,做这件事情开心而且有价值。
很多人在寻求真正想做的事情的过程中,往往会一步到位,比如想画画,写作,开店等等,没有按照上述步骤对其进行拆解,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放弃得莫名其妙,自己也没能复盘其中的原因,从而变得越来越迷茫,所以,要让自己清醒思考,用方法论指引整个探索的过程。
相比喜欢的是,擅长的事和重要的事是更重要的,决定了你喜欢的做事方式和生活状态,只要找到了这两个,其实任何领域都可以轻松驾驭,对我来说,只要能满足我的表达欲和自由自在地生活,哪怕不是聚焦"自我认知"这一喜欢的事,我觉得也可以,比如写写美食,写写游戏,写写生活,但是,如果改变了我擅长的事或者重要的事,让我去面向大众演讲或者天天被人管着,那就太痛苦了,完全不可接受。
最后,想强调的一点就是,无论是喜欢的事,擅长的事还是重要的事,都尽量不要带入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,比如获得金钱,获得别人认可,得到机会等等,而是真正由内而发的,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提炼,比如曾经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部小说,在家花了几个小时就为了打造一道美食,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拿画笔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等等,通过这些经历来拆解出喜欢,擅长以及重要的事。
发布于:2025-05-02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